(来源:日照日报 时间:2012年2月21日 记者:肖杰)
从单一农用车到农用车、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产业并举,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行业巨头,在近30年的品牌培育过程中,五征集团已成为中国农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汽车产业则挺进行业前8强,农业装备发展潜力巨大。
在困境中崛起,在危机中超越,五征集团缘何能创造奇迹?“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先做好再做大,靠质量赢得市场份额。”公司负责人如此诠释企业诚信,“做企业就是做产品,产品好才是硬道理。”
好的产品
从农用车向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产业转型,五征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资金,而是产品的技术内涵提升。
五征先后投资上亿元,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试制试验的软件及硬件设备,提升了科研开发能力,并聘请国内外一流技术人才,组成高科技研发团队。
“从2007年到2010年,提升产品质量是研究院投入精力最大的。”五征汽车设计研究院的刘新新博士告诉记者。他们根据五征汽车的现状,结合福特的质量管控经验,不断地进行摸索改进,整合出一套适合五征汽车的质量管控体系,制定了生产制造环节关键质量控制点,并且通过对供应商的动态考察管理,实现对配件质量的控制。
五征汽车设计研究院专门建立了产品质量数据库,将市场的反馈数据统一整理分析,及时了解制造、装配环节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加以改进。“这些数据细化到每个区域、厂家、车型配置,我们每月排出前10位最主要的问题,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改进,确保了汽车产品质量稳定性。”刘新新博士如是说。
通过4年的磨砺,五征汽车制造让业界刮目,自主研发的奥驰2000汽车摘得2010年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轻卡奖,汽车的设计方法、质量管控体系带动了农用车、农业装备产业的提升,应用汽车技术自主设计的“奥翔”农用汽车,已成为中国农用车标杆产品。
好的服务
前不久,内蒙古的一个五征拖拉机用户,因为操作不当系统出现问题,车子停在田间启动不了,他拨通了五征“400”免费服务热线。
尽管已是晚上9时,服务站距客户300多公里,为了不耽误客户第二天生产,服务站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带上工具就往那里赶。到达时已是深夜零时,服务人员冒着严寒,在田间把车子修理好。返回站里时,已是凌晨4时。这仅仅是呼叫中心的一个缩影。
在呼叫中心,像车辆维护、保养、操作等方面的简单易答问题,工作人员会立即给予答复,若是当日不能处理的问题,会登录客服部进程表共享平台,以备第二天解决。对于需要救援的故障,呼叫中心会在第一时间,安排就近的服务站救援,而且每隔半小时对被救援用户问询,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目前,呼叫中心每天平均接听600多个电话,内容涉及产品购买、使用故障、配件求购和价格咨询等,为用户解决问题上万个。
最关键的还是人
员工就是企业的财富,这不是五征集团的口号,而是他们的实际行动。为让员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五征集团始终从人性化角度,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改善职工的生产条件。
自2004年以来,五征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每年拿出上亿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广泛应用高精尖设备,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喷漆、组焊等特殊岗位和环节,原来的人工操作已成历史,机器人、机械手操作走上前台,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五征集团每年还投入500万元,聘请市工业学校、县职教中心教师以及公司技术部门担任教师,开设了两个机械工程班、1个汽车班和1个营销班,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一批技术能手迅速成长。
涂装车间的普通员工张念利,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夺得涂装工组第一名,成为山东历史上第一个竞赛状元。工人技师闫丰贞入厂只是普通工人,经过培训后,技术水平、操作能力快速提高,现担任分厂总工程师,被评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技师,享受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