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网—鲁中晨报 时间:2012年3月7日 记者: 孙银峰 贾亮)
姜卫东,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一个每天和农业、农村、农民、农机具打交道的企业家,他对“三农”的热情异乎寻常。“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两会期间,本报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姜卫东,畅谈服务“三农”建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呼吁推动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
只有拖拉机还不是机械化
作为全国农机制造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姜卫东掌舵的五征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山区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的农机百强企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对现代化农机具的旺盛需求。企业蓬勃发展的数年间,姜卫东从自身行业出发,亲眼所见切身经历了农民对现代化农机具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领域的高度重视,科技化、现代化、机械化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也从中得到了益处。姜卫东力主国家加大对农业机械现代化的推动力度,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施行农机购机补贴等惠民政策,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使用现代化农机具的积极性,有力地服务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姜卫东说,“只有拖拉机,还不能称之为农业机械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一些农业现代化发达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机具品种较少,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今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其中提到“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
实际上,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姜卫东关注的就是国家对农机具补贴政策的走向。他提出,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现代化、高水平的耕、种、管、收的作业机械来提高效率,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益。姜卫东希望国家能持续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农业向集约经营、产业化经营,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在今年山东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姜卫东表示,五征集团现在做的大型玉米收割机、土豆收割机械等全程收割机械,已经将农民的作业方式由传统化改变为现代化。
服务“三农”须接轨国际
自2010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机械制造产业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作为农用机械制造企业,五征集团抵住了冲击,上演了一出逆市飘红的好戏。但姜卫东对晨报记者分析说,服务农村经济的农用机械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服务“三农”也要有与国际接轨的眼光。“我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机工业的振兴,目前我们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提振农机产业发展。”为此,姜卫东提出建议:利用10年时间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积极培育农机自主品牌,未来10年先进农机自主品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替代进口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
姜卫东表示,政府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鼓励农机企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为农业机械化真正上水平提供更多的助力,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彻底改变农村传统的作业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