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征集团:“农装王国”的腾飞之路

2014-02-21 14:33:30    【字体大小:

1996年4月12日和22日,山东省五莲县通用机械厂“五征牌”三轮农用车两进中南海,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和赞扬。

这辆“红极一时”的三轮农用车如今静静地停在五征集团厂史馆内。今天再看它,显得相当稚嫩,前面几支剪刀,可以割麦剪稻;后面五面小犁铧,可以耕地;中间的发动机,据说接上管子可以抽水,可谓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多用途农业机械。

时光如梭,近20年过去了,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但那段追梦史还深深地镌刻在“五征人”的心里。如今,五征集团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董事长姜卫东带领下,已形成农用车、汽车、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主导产业。

2013年,集团总资产达68亿元,员工超过1.4万人,产销农用车、轻卡、农业田间作业机械等各种车辆(机械)89.2万辆(台),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7.2%和14%。公司小马力拖拉机产量稳居行业第二位,中大马力拖拉机取得突破性发展。目前,公司形成了年产汽车20万辆、农用车60万辆、农业装备2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

是什么让五征集团有如此的发展速度?

抓住每一次农村市场大变革的机遇

 集团副总苑忠亮告诉记者,五征集团的前身是山东省五莲县拖拉机站,后改名五莲县通用机械厂,当时只生产背负式喷雾器等简单农机产品。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多种经营,对运输机械的需求如潮涌现。1984年企业生产出第一部三轮车,赶上了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发展的第一次浪潮。

1992年姜卫东担任厂长,五征开始以每月推出一款三轮农用车、低速货车等新产品的速度,将五征产品推向农村市场。

2000年,五征集团正式转制为民营企业,公司步入快速发展期。转制后的第一个五年,销售额奇迹般地从改制前的4亿元上涨到2004年的50亿元,从行业第10位跃升到第一位。随后,农村物流用车市场爆发,农民对微卡、轻卡需求趋旺,公司果断并购浙江飞碟汽车,向微卡和轻卡市场进军,迅速成为农村轻卡的主流品牌。

2004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机械实行补贴政策,五征又一次在合适的时机赶上了农业装备领域战略机遇期。2009年,五征投入3亿元并购国有老牌企业山东拖拉机厂,对“山拖”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产品改进创新和管理模式转换,新建了拖拉机覆盖件、电泳喷漆车间和拖拉机总装车间。公司成功开发了TS超越(10+2挡)系列产品,以可靠性、舒适性和行驶速度快成为市场抢手产品,并对25-40系列、55系列、80-100、120系列全面升级,不到三年,使老“山拖”旧貌换新颜。

“十五”期间,公司以小博大,以弱胜强,被行业誉为“五征现象”。

历史发展的机遇期,可能会被不少人意识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迅速捕捉到并切入进去。从农用车到轻卡,再到农业装备,可以说,五征抓住了农村每一次市场变革的机遇。

抓住人才和质量两大关键竞争要素

作为企业家,姜卫东总是讲:“做企业就是做产品,产品好才是硬道理。金杯银杯不如用户的口碑。”五征的用户大部分都是农民,都是个体消费,产品不好他不会轻易掏钱。从长远而言,用户选择的一定是信得过的产品。坚持把产品做好,赢得用户的信任,应该是第一位的追求。

为了能保证产品质量,集团在总部基地和并购厂通过实行设计项目6级管理,完善项目12节点管理制度,规范产品生产流程。全面采用与国际同步的产品开发手段,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开发成功率。“从2007年到2010年,质量提升是整个集团研究院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项工作。”副总经理、质量管理部主任刘新新博士说。结合五征汽车的现有情况,集团将美国福特公司的质量管控经验进行改进,建立了一整套从设计、制造到供应商管理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征认为,企业竞争是人才、质量和市场的竞争,谁抓住了这三块,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五征集团坚持引才、育才和用才并举,吸纳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加盟五征研发队伍,激活了创新动力,为企业打造出较强的核心竞争力。2007年,五征研究院引进了张显杰、刘涌泉、刘新新一批留美博士和国内知名专家。目前拥有技术队伍10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学者”专家3人、博士23人、外国专家9人。

五征农装事业部副总经理纪中良说:“在公司,姜总过问最多的是产品质量问题,有时他会一竿子插到底,直接与一线工人交流。他说,农民这个消费群体需要的不是最便宜的产品,而是性价比最好的产品。”

抓住超前研发赢得战略主动权

五征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战略性研发,尤其是研究开发那些能够减轻农民劳动负荷、提高农业效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效的特种机械。

目前,国内小麦、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趋于成熟,但玉米收获机、经济作物和大马力拖拉机技术还是制约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为此,五征超前开发,早在2007年就研制成功了三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2011年,集团又成立了收获机械研究所,对收获机械进行专项开发。玉米收获机产品已形成背负式、自走式2~5行10多个品种,果穗叶剥皮技术、降低籽粒破碎率、降低收获机动力消耗、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等技术也走在国内前例,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2011年批量生产的四行玉米收获机,在多项性能指标上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产品一上市,受到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用户的欢迎。

2010年,五征与国外设计公司合作开发“雷诺曼”145、160、180和200马力四种机型大马力拖拉机产品,采用动力换挡技术、底盘故障诊断系统、GPS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产品价格仅为国外品牌的一半,“雷诺曼”上市后,由于良好的性价比迫使国外同类机型降价20%以上。2012年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55马力拖拉机采用了国内首款同步器换挡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集团总部产品展示厅,记者看到了多种作为战略储备还未投放市场的样品机。据介绍,历经四年时间,五征完成了4项国家和山东省花生收获机械项目、完成不同类别样机研发定型7台。完成高效率中大型花生分段收获技术和紧凑型单垄双垄联合收获机械的挖掘、扶禾、夹持、去土、摘果、清选和集果等关键核心技术。2014年可完成产品推广鉴定,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

公司烟草机械研究所研发的旋耕施肥起垄机、喷药铺膜机、定点定量施肥移栽机、自动浇灌机、中耕喷药机等产品具备商品化生产条件,已经申报31项国家专利,提出了土地整治标准、起垄作业标准、定量施肥标准等8项作业标准。在去年“全国烟叶生产现场会”上,成功展示了烟草田间作业的12种农业机械,如投放市场,可全面覆盖平原型烟草田间作业。

此外,公司还完成国家、省计划的“丘陵山地智能调控动力机具”、“养蜂专用平台”和乡镇“系列垃圾清运车”、“大蒜收获机等”农用机械。

姜卫东说:“五征想农民之所想,谋农民之所需,尽心尽力为农业、为农民服务。将农村市场进行到底,是五征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