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胶州的养牛大户刘云学专程来五征集团,在参观完该企业新研发的青贮机械后说:“每年的秸秆饲料储藏是我最头疼的问题,有了这个机器,我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更足了!”
据介绍,粉碎后的秸秆是奶牛的重要饲料源,而青贮机械一般都依赖于国外进口,一台需要一百多万元,五征研制的青贮机械,性能完全媲美国外产品,价格却仅仅是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青贮机械产品的研发,正是五征集团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五征集团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公司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千人研发团队担纲创新“主力”
一直以来,五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汽车博士、机械专家高端人才,建起了由专家、博士领军的千人研发团队。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与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联合开设研究生班,构建了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五征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五征新产品不断问世。汽车研究院推出的全新一代奥驰国IV汽车,目前已形成A系、V系、D系等五大系列产品,其中奥驰A系物流汽车已成为行业物流典范;农业装备研究院开发的大马力“雷诺曼”拖拉机,已涵盖140马力到260马力,可替代进口产品。玉米收获机、青贮机、喷药机等机型不断推出,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三轮车研究所研发的“如意虎”“金瑞虎”两大系列多功能车型成为行业标杆之作,显示了五征农用车行业创新实力;专用车研究院设计开发的环卫车、洒水车等系列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创新领先者,尤其是养蜂专用车的推出,被誉为养蜂行业的一场革命。截至目前,五征共获得专利24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48项,外观专利88项。
万人齐参与,成果遍地开花
在汽车装配一车间负责油箱装配的王向仁发现油盖无法拧紧,便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制作了一个拧紧油盖的扳手,获得了该企业事业部800元现金奖励,他发明的扳手也被命名为向仁扳手。
为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该公司启动了自主调研创新改善活动,以车间为单位开展创新改善计划,每位员工在工作期间寻找改善项目,车间每月对员工创新项目评审一次,公司每季度评审一次,对评审出来的“标杆”和“亮点”项目给予奖励。在刚刚完成的精益改善周活动中,汽车事业部联合农业装备事业部和农用车事业部通过一周的改善,将汽车装配二车间的生产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驾驶室内饰备料区全部靠线,对发动机部装区进行优化组合,并制作了20多个工装,通过一系列的改善,减少了走动浪费,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生产节拍平衡率提高了30%。
像这样的创新改善每天都在发生,这些大大小小的创新改善,凝聚成五征快速发展最坚实的力量。去年以来,以事业部为主题的自主调研与改善活动,形成了总装线平衡、涂装成本控制、总装车间物流改善、材料利用率提升等48个优秀创新案例,实施各类创新成果1652多项,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485.8万元。
机制保障为创新注入“催化剂”
为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该公司从人才引进、思维拓展、制度奖励等多个方面入手,让每位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五征每年还派出百余人(次)出国学习,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引进来;同时每年招收本科以上毕业生200多人,充实到五征科技研发的创新队伍中去,并加强大学生与一线员工的交流,让大学生的先进知识与一线工人的丰富工作经验相结合,让创新的种子遍地开花。
为了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员工创新意识,公司创新管理思路,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进程。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分别对公司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人员进行思维培训,用员工身边的创新典型事例,引导广大员工打破思维定式,从细节和小事入手,将每个人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影响效率、耗时费力的小问题,从而实现人人参与创新的目标,逐步在公司上下形成全员参与的创新文化。
五征还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创新奖励机制,每年拿出300多万元对取得显著成效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项目进行奖励。目前,五征已经构建起了“全员创新——— 公司效益增加——— 职工从中受益”的良性循环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了千人技术创新、万人改善创新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