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连民
颁奖词
你有敏锐的目光,你有灵巧的双手。这目光,让你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故障;这双手,让你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至微至显,善做善成。在工作中创造价值,在奉献中享受快乐。你的工匠之路必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编者按:
日前,我县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对首届五莲县“ 十佳工匠”进行了表彰。为进一步营造学习弘扬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员工持之以恒钻业务、比学赶超作奉献的积极性,《 今日五莲》现推出“ 五莲县‘ 十佳工匠’”栏目,敬请关注。
在五征集团,张连民往往给人留下睿智干练、不善言语的印象,然而每每谈起手头的“ 活儿”时,他的眼里充满严谨和力量。
作为全县的重点企业,五征集团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维修也成了保障日常生产的重要一环。张连民正是设备维修的“ 工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他不满足于干好维修活,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车间一线名副其实的“ 发明家”。
快速修复各种设备线路板、开关电源和各种控制电路是老张的“ 绝招”。对于维修工来说,最难维修的就是设备电路控制,尤其数字电路元件复杂,问题较多,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这些对于他都不在话下。
有一次,装配车间组棚线行车停止运作,厂家派来的技术人员也没有找到问题根源,张连民接到任务后,仔细检查了行车的各条线路,最终发现是遥控接收板软件设计缺陷,导致九块接收板全部损坏,经过他重新设计更改,行车恢复了正常运转,令厂家技术人员对这位一线电工刮目相看。“ 他是我们维修班的‘ 主心骨’,普通设备线路坏了,向他请教,随问随答,基本不用查资料,只要他一出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说起张师傅,工友吴桂文满脸的敬佩。
张连民就是如此的神奇,他对电路似乎有天生的敏感,就像中医的“ 望闻问切”一样,刚烧坏了的电路板他用手一摸温度就知道损坏程度,能不能修。在其他人眼里都要废弃的东西,他总能把这些设备再次变成鲜活的生命。他每年修复各种线路板40多块,为公司节约6万多元。
然而,如此精通的业务却不是简单练成的。老张是80年代的中专生,在潍坊供销学校学了三年的无线电专业,回乡后被分配到洪凝供销社从事电器维修,当初主要是开展黑白电视机、收音机维修。2004年到五征集团后,为了掌握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他买了《 汽车电器设备》《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地学习琢磨,研究电脑编程,开始了他的发明创造。
张连民发明的生产线异常情况实时收集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此系统能自动反馈生产线上的异常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些线路板都是从淘汰的设备上拆下来的,一些小部件还能用。”张连民介绍。据了解,生产线异常情况实时汇集系统全部是老张利用车间废料设计而成,一整套系统在老张手里做出来只花了不到50块钱,而在市面上一套同样功能的系统大概需要几千到上万块钱。
他主持开展的驾驶室涂装车间电泳涂装刹车系统改善项目,有效避免了正在涂装与等待涂装的驾驶室连撞,每月节省费用5万多元。
如今,老张已经获得《 汽车标志牌模具烘干箱》《 刹车误踩油门电子制动控制系统》《 生产线异常情况实时汇集系统》等六项国家专利。其中《 汽车标志牌模具烘干箱》专利,已于去年开始在汽车事业部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有“ 生产线异常情况实时汇集系统”“ 汽车货箱电泳辅助工装”“ 多台同轨电动葫芦防撞电气控制系统”等几项发明,已经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通知。所著论文《 制动误踩油门电子制动控制系统》《 试论车用柴油机燃油管进气后自动排空机构》已经在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被中国文化信息社会编著的《 走向新时代》收录。
正是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公司提供的创新环境,张连民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并担任“ 第四届日照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类裁判。
“我会时时学习新技术,把活干得更好。”面对将来,朴实的张连民愈发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