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五征集团创新体制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建立系统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为企业创新能力、竞争力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正文】这几天,由五征集团研制的青贮饲料收获打捆一体机,正在进行最后的性能测试,不久就将投放市场。不出田间地头,它就能完成青贮玉米的收获、切碎、打捆以及密封,不仅是国内首创,价格也只有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
【同期】五征集团农业装备事业部副总 纪中良 与包膜机一起作业,直接把田间的玉米做成商品化的青贮饲料,与传统的模式相比能够减少15%的青贮浪费。
【正文】项目从设计研发到成功问世,仅仅用了三年时间。11人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在五征实现了从大学生到技术精英的跨越。
【同期】五征集团农业装备研究院副院长 刘帆 原来那种思维模式我们就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通过和国外专家合作以后我们改变思维模式,对待问题不能看一个点,要看一个面。
【正文】以项目带团队,五征集团先后跟奥地利等国合作大马力拖拉机等研发,在与国外专家合作中培养人才。不拒众流,方成江海。五征集团不断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先后有3名泰山学者、9名海外专家加入,组建农业装备、汽车、专用车等五大设计研究院,发展起1000多人的研发队伍。刘新新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他曾在美国一家汽车公司任职20年,如今已在日照扎根,他带领团队搭建起国际先进的汽车质量管理体系。 【同期】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刘新新博士 通过不断的试验验证、计算机辅助的分析、一些技术的手段,我们有一个三高试验,叫高寒、高温、高原,这样我们打造出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交到用户手里。
【正文】用体系建设带动关键水平提升,五征集团还建立起系统培训机制,每年有200多人参加国内外的各级培训。公司不定期举行头脑风暴,从普通员工到管理层,展开创新思维的碰撞,酝酿公司决策的金点子。五征集团还强化创新激励,每年用于研发、奖励的投入就有3亿元。
【同期】五征集团董事长 姜卫东 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措施,他们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收起